游戏改变世界3:商业模式≠开公司,而是设计系统
平台终结,游戏开场:聪明人已经在布局。
红利时代已死,自然「平台垄断」的时代也即将结束。
未来,是一个谁设计游戏,谁就统治世界的时代,真正的商业高手,是游戏规则的设计者。
未来世界各国和地方财政的转型,也是构建经济游戏系统。
人类真正的未来,是一场关于「游戏规则」的系统博弈。
未来是「创造需求」的系统博弈,只有具备「游戏思维」的人,才能在宏观债务、行业衰退、就业困局中翻盘,并参与下一轮财富循环。
以后的商业形态,是以SaaS+服务/社群/金融/内容等组合构建一套「游戏型闭环」。
并且以「地方财政」招商引资,遍地开花,成为地方区域经济支柱与发展方向。
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资源或技术,而是谁能「创造需求」,并构建一个可以自我循环的系统。
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听得懂的人,就能受到启发,在现在和未来开始进行布局。
2003年,一场「儿童游戏」的金融实验:
有一个地区,一个13岁的孩子,将一款「儿童游戏牌」创造出一整套「金融系统」。
那是一种公仔图(洋画片),大家原本一张张地玩。
但在当地赌博风气的“文化熏陶”下,这群孩子的玩法开始进化。
他们太早熟了,已经习惯用钱来计价,一些人甚至在「玩」中输赢到以千、以万、以亿为单位。
其中,有个孩子看出了其中的规律——他不是简单玩,而是打算升级规则,将这场游戏变成一种货币系统。
并且,他认为「游戏升级」也只是顺应了客观的发展规律,因为『人是自动爱玩的。』
他提出,人是「天然爱玩」的,只要设计出吸引人的机制,大家自然会被吸进去。
于是,他开始构建一套完整的游戏经济模型:
用橡皮擦制作印章,印在洋画片背面,作为「品牌防伪」;
设计信用制度,将历史课本上看到「八旗兵」引用进来代表张数,增强趣味又便于结算与携带;
研究历史、玩法、各种作弊漏洞以及当时各种欠债、混乱的情况;
洞察到人性和今天我们都知道的「资本贪婪」;
思考如何「变利为钱」,让游戏牌成为「钞票」,像大人一样「用钱」。
他构想的升级玩法中,提出了大量极具经济学意味的概念:
「市场波动」、「信用交易」、「游戏衍生」、「升降机制」、「专家引入」、「流通与市值」、「广告合作」、「发行行情报刊」……
甚至还有监管对策与道德法律博弈。
在他的游戏升级版中,提到过「普遍性」、「巿场规律」、「游戏衍生变形」、……
更惊人的是,他还写下了一段哲学式的文字:
『有些东西的存在与发展,是法律与道德无法完全约束的。
它即在法律和道德之中,也在法律与道德之外。
道德与法律本身,也包含着它的影子。
它不会被消灭,批评它,就是在发展它。
它的本质是:人永远贪婪、永远想赢更多。』
他想提升这个游戏的趣味,吸引更多人加入,甚至包括成年人。
他构建的不是一款游戏,而是一套完整的社会系统。
然后,利用这游戏的起伏性(在《游戏规则》中,他使用的是升降性一词)、波动与循环来避开和调整风险。
所以,他的计划是让更多人来加入玩公仔图,然后把公仔图的游戏升级,转成8支旗代表张数,最后这8支旗,又再变成「票据」。
在他的计划中,还包括了像摩托车也有女装的一样,让女孩子也参与(因为这是一种男孩子的游戏)、将游戏与「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挂钩(不再被标签为玩物丧志),让拥有「旗票」的人,成为有地位的人……
(具体的规则,内容过多,在这里省略)
里面有讲到如何应对学校、村大队、宗族、警察、教师的监督和管束,因为那时他们还是一群孩子。
里面有法律、有道德以及有游戏规则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甚至还提到了要雇一些人来活跃市场,他的用词是:专家、技术人员、请大人帮我们计算和运作。
也提到了跟一些商店合作打广告,并且发行一些报刊来公布「旗票」的信息、行情……
且富有哲理地提到:『人思考的重要性、逻辑诡辩以及社会的「钱」流动就像是两缸水倒来倒去一样……
他说过这样一段话,令人不寒而栗:
『游戏会变成整个街市都在玩的东西,男女老少都被吸进去。
想玩,就得赚钱。
有了钱,就能建学校、修路、装路灯……像香港一样。』(当时在那群小孩眼里,香港是最繁华的商业社会)
『而我们呢?等游戏破灭,就回到现实,继续做个好孩子。』
『规则会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自私。等大家想明白一缸水倒入另一缸水的道理时,已经太晚了。』
并且也提出了要健康地发展这个游戏,但最后又要聪明地退出这个游戏。
而且提出了要将这种游戏代替「鱼虾蟹」、「某和采」……
并且将这种游戏跟所有其他的物品和事情相连在一起。
而且在规则中,他还讲到了如何操控这个游戏的市场,操控那些旗票的市值。
《规则》中,更多的就是揭露了,『因为大家都是贪心的。』……
包括:游戏一旦存在就不会消失,只会转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继续衍生,以及人们再也无法满足(公仔图)一个一个的玩法,原因是因为“天然欲”不断的扩张,以及要赢更多一点。
『男女老幼都会跟进来玩……游戏就会形成社会、街市人人来玩,想玩就要去赚钱,或者在游戏里赚钱。』
『如果不用读书了,父母老师也不会说,只要会聪明就可以了。』
『不用长大再去赚钱,现在就可以了,有了钱社会就会发达,就可以动用赢来的钱去建祠堂、善堂、教堂、学校、修路和装路灯,像香港一样了。』
『让**仔来干活,还要让他们来玩,不要让他们赢,让他们生产和输钱给我们,不断地引入……更多钱进来并从中获利……然后游戏破灭的时候……我们回到现实中来,继续做个好孩子。』
『游戏的云团一定会淡去,人们会发现“一缸水倒入另一缸水”的道理时已经过晚。』
『游戏里的规则一定会是玩家无利可获,让专家获利减少,剩下的钱谁也不知道到哪里去,只和得利少就“无人玩”了。』
『钱在设计规则指的手里,却不会有人有思想去想,他们只在自私的规则里为自私的事在想。』
『经历过没人玩一段时间后,就出现了不许口头下注和拖欠的信用继续玩,但是这一个、几个的玩法已不能满足所有人,便出现了一条或一张的玩法,原因是债没还完和利益要多赢一些的想法……』
……
这个游戏升级版本,这些孩子是真的曾在2023年活动过一个初级的开始。
但是,由于另一款“金融游戏”(鱼虾蟹)在当地流行,以及这群孩子马上就到15岁举行「成年礼」了。
长大不玩了,或读大学去,或出社会,大家各奔东西了。
我讲这个故事,就是因为我觉得,听懂这个13岁孩子的故事,你就能理解未来经济。
这个孩子所洞察的本质,就是:货币、游戏、信仰、制度、市场,其实是一回事。
而这,恰恰就是未来商业世界的核心逻辑。
未来的趋势商业模式,以及全球的经济,在信用货币体系之下,也是只能不断的衍生出更多的「金融游戏产品」。
并且不断地去创造一些新的需求,来引领科技的研发和生产制造,从而扩大这一个游戏规则。
未来世界,人类社会必然需要创造一套「可自我循环系统」的金融游戏。
未来的商业,不是卖产品,而是创造游戏世界,只有构建闭环系统,才能持续牟利。
掌握游戏化思维,不再「运营产品」,而是「设计系统」。
并且切入地方经济闭环,构建产业系统,变地方经济支柱。
听懂的人,已经在行动。
听不懂的人,还在等「平台分红」和「线性增长」。
真正的时代变革者,已经在设计下一轮游戏了。
从「儿童游戏」到「金融雏形」:游戏思维的萌芽
核心要点:
公仔图旗票票据:从实物交换到信用载体的演化。
规则设计、信用背书、防伪机制、组织协调、舆论引导:完全具备原始金融系统雏形。
市场行为模拟:波动、信用、泡沫、舆论、退出机制。
这些孩子,并非无知玩闹,而是在无意中模拟了整个货币金融系统的运行逻辑。
甚至提出了「退出游戏」的机制,相当于泡沫崩盘后的清算。
这说明,游戏=制度原型+人性变量+价值赋予,而孩子们的直觉性实验正印证了未来世界的基本运行逻辑。
真实世界的映射:平台终结 & 游戏兴起
平台垄断已触顶,马太效应过强,边际效应递减,用户增速下降,资本抽离。
在红利结束后时代,流量红利、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制造红利全面消失,面临宏观债务需求崩塌系统性失速。
新时代的创造需求 ≠ 满足需求,而是人为设计「想玩、想赢、想参与」的系统。
经济系统未来趋向「游戏化」,商业模式的本质准确来说就是构建「游戏系统」。
SaaS/内容/金融/社群/服务 = 游戏系统的组件:
游戏中的操作,是管理参与者行为,社群系统,玩家之间的社交机制,增强粘,制造共识。
红利时代已死,游戏经济崛起。
没有新的实质需求,只有设计出的需求;
没有生产的稀缺,只有注意力的争夺;
没有线性增长,只有复杂的博弈式「游戏循环系统」。
组织不再是公司,而是自组织的游戏生态。
未来的地方政府招商,不再是单纯拉投资,而是:
建立一套「本地经济游戏」系统(产业+规则+奖励机制),地方财政转型,从招商变「构建本地游戏系统」。
让企业/人才/资本在这套系统中得利,并以游戏内收入反哺公共服务(如那位孩子设想:建路灯、建学校)。
这是一个孩子用最朴素的思维方式,模拟出了经济系统、信用货币、市场操控、人性套利、风险管理、周期退出……这些连MBA毕业生都不一定理解的深度。
它暗示我们:系统级创造,才是未来竞争的本质。
真正的「聪明人」不是做产品,而是设计一个让所有人都愿意参与、竞争、上瘾的系统。
只有系统设计者,才能稳定地收取「抽水费」,并在泡沫终结前全身而退。
相关文章:
今天,教你两步进入富人行列
永不失败的生意
打造规则,再退出游戏:高手的资产操盘术
游戏改变世界1:红利没了,只有会「造需求」的人能活下去
游戏改变世界2:未来只有一门生意可做
千万不要和别人一样
最新资讯
- 2025-09-11广州市霸业电气自动化成套设备有限公司一级配电柜定制
- 2025-09-11珠海谷歌关键词推广
- 2025-09-11个人可以注册域名吗?需要企业资质吗?
- 2025-09-11订做各种螺距细小单头丝杆
- 2025-09-11美标Incoloy 330:高性能合金的耐腐蚀与高温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