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被美军团团包围,拉夫罗夫预感到危机,执意陪普京共赴“虎口”

阿拉斯加这个地方,本来就离俄罗斯本土不远,尤其是楚科奇半岛那边,开车都觉得能看到对岸。可现在,它成了美俄高层会晤的舞台,美国选在这里开会,明显带着点心思。2025年8月15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美国总统特朗普要在这里碰头,地点定在安克雷奇的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基地。

这是个美军重镇,F-22战斗机停在那,雷达系统全天候运转。美方把会场搁在自家军营里,等于把整个阿拉斯加用军力裹得严严实实。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提前一天就飞过去了,带着一帮人,陪普京一块去面对这个局面。拉夫罗夫这趟行程,透露出俄方对美方布置的警惕,他大概预感到了美方想从一开始就掌握节奏,通过军演和基地优势,给俄方施加压力。

特朗普上台后,喊着要结束乌克兰冲突,普京那边也回应说美方努力还算真诚。两人上周敲定见面,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普京的助手乌沙科夫很快就确认。会晤焦点是乌克兰问题,俄方想谈停火和长期和平,美方则推核军控和经济合作。克里姆林宫放话,这次见面可能帮在美服刑的俄罗斯人回家,还能聊聊北极资源共享。可选阿拉斯加做地点,就不单纯了。美国从俄罗斯手里买下阿拉斯加那事儿是1867年旧账,现在重提,特朗普估计想借历史象征,显示美方主导。基地选择更直接,美军在那驻扎上万人,空军海军陆军齐全,等于把谈判桌摆在枪口下。

美军在会晤前后搞的演习,加重了这种围堵感。从8月1日开始的“北极边缘2025”演习,牵扯美国、英国、丹麦部队,练联合防御,模拟导弹拦截和极地作战。装备上雪地车、无人机,场地散布在阿拉斯加海岸和冰原。另一场“极地匕首”从15日开练,到25日结束,海豹突击队主打,重点是渗透、突袭、救援。士兵用轻武器和雪地摩托,靠近俄罗斯边境演练。俄媒报道,这次规模比以往大,兵力多,装备新,明显在秀肌肉。阿拉斯加离俄罗斯本土近,美军行动等于在门口晃悠,暗示随时能插手。普京抵达当天,演习正热火朝天,基地上空飞机飞来飞去,地面部队列队操练。这不光是防御姿态,还带点威慑意味,让俄方从下飞机就感受到压力。

拉夫罗夫作为俄国外长,早就是外交老手,他对这种布置肯定有数。会晤前一天,俄方突然宣布拉夫罗夫随行,这不是临时起意。普京给他放权,让他在现场直接拍板突发事宜,不用层层汇报。拉夫罗夫熟悉国际套路,尤其在防守反击上有一手。他预感美方通过军演和基地,想把俄方推到被动位,从开场就引导话题。

陪普京去,等于带上完整团队,盯着美方提案,避免突然袭击。俄方代表团包括国防部长别洛乌索夫、财政部长西卢安诺夫、助手乌沙科夫和投资基金头头德米特里耶夫,五个人对应美方五人。美方阵容有副总统万斯、国务卿鲁比奥、财长贝森特和特使威特科夫。拉夫罗夫的角色关键,他能在谈判中拆招,稳住俄方立场。

拉夫罗夫预感到的,不止是现场压力。美俄关系这几年绷得紧,乌克兰冲突打了三年半,制裁堆积,军备竞赛升级。特朗普想当和事佬,普京感觉得抓住机会,但美方选基地开会,等于提醒俄方,谁掌握安全和节奏。拉夫罗夫在莫斯科开会前,就和美方国务卿鲁比奥通电话,确认准备工作。

他知道,这次去阿拉斯加,像走进虎口,美军围着,演习闹着,谈判桌上还得斗智。俄媒强调,拉夫罗夫出席,能稳住国内人心,告诉盟友,俄方有备而来,不是孤军奋战。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主持准备会,召集国防、财政、情报头头,地图上标出阿拉斯加位置,分析美军部署。拉夫罗夫在那听报告,点头记录,清楚美方小算盘。

会晤日程敲定得细。莫斯科时间15日22时30分,北京时间16日3时30分开始。先一对一,普京特朗普带翻译聊核心,避开旁人,交换敏感想法。好处是直球对话,坏处是没帮手拆招。接着五对五,代表团上桌,落实框架,聊政治、军事、经济。

拉夫罗夫坐普京边上,盯着细节,确保每句落到实处。结束后联合记者会,普京特朗普答问,全球媒体盯着。特朗普估计成功率75%,失败25%,可见不确定性大。普京赞特朗普努力,但暗示核协议可能谈成。拉夫罗夫预感,美方想用军演制造紧张,推俄方让步,但他陪去,就是要反转局面。

阿拉斯加本是俄美前沿,北极资源争抢激烈,美俄都想分杯羹。军演不光秀力,还测试极地能力。拉夫罗夫陪普京,显示俄方不怵压力,外交上求平衡。乌克兰那边,泽连斯基访英,求援助,怕会晤出卖利益。欧洲国家警惕,特朗普给盟友保证,普京若不让步,后果严重。可俄方推进前线,基辅施压,峰会前火药味浓。拉夫罗夫预感,这次见面可能转机,也可能僵局,但他去阿拉斯加,就是要护住俄方底线。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