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糙汉外衣的细腻硬汉, 他究竟如何打球的?

传奇教练杰里-斯隆在谈到马龙时表示:“尽管他从未赢得过冠军,但他的职业生涯非常出色。他尽了一切努力去取胜,我认为在篮球比赛中,这种事情经常被忽视。”

作为初代无冕之王,卡尔-马龙的职业生涯充满魔幻性。1984年,爵士在选秀大会拿到斯托克顿,次年,球队在首轮第13顺位选中卡尔-马龙。至此,“犹他双煞”合体,在接下来的18年里,带领球队冲击总冠军,在此期间从未错过季后赛。

仅从身材上看,卡尔-马龙酷似健美冠军,更像是那种只会吃饼的肉搏糙汉。事实上,马龙生涯绝大多数得分都充满技术造诣:与斯托克顿的挡拆配合、中低位面框中投、无球端空切等等。你会发现马龙的进攻手段相当细腻,与他的长相呈现“反差感”。

在职业生涯的第三年,马龙逐渐练就一手稳定的中距离投篮,面框投射能力成为当时翘楚。在低位接球后,马龙并非直接背身单打,而是先由背身转至面框,观察防守人站位。当拥有一定起球距离时,马龙便会直接出手或是运一步投篮。

马龙的甜点位置大致为罚球线延长线与两侧 45° 肘区区域,出手随着练习积累逐渐柔和,在接球后无需过多调整即可完成出手。生涯中期,马龙甚至进化出了背身单打衔接翻身跳投的本领。经此一举,每当防守人面对马龙时,常常会陷入“是否上前干扰投篮”的尴尬处境。

纵观马龙职业生涯,在常规赛中距离区域场均出手 6.4 次,命中率 47.8%;季后赛略升至 7.1 次,命中率 48.6%。

中距离的不断蜕变,也使得后续马龙与斯托克顿的挡拆变得更具威胁,在挡拆外弹后即可接球直接干拔。

彼时,斯隆、斯托克顿、马龙所领衔的爵士队几乎是NBA挡拆战术的开拓者。

与其他球队相比,除简单的挡拆下顺外,马龙与斯托克顿的挡拆还会根据不同形式做出相应调整,例如假掩护提前下顺、短顺下、挡拆后外弹接球。这些当今联盟屡见不鲜的招式,却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场景。

马龙能提供夯实的掩护质量,在掩护后,马龙会根据当时防守做出不同选择:由于马龙具备不俗的中距离投射威胁,若在掩护后对方中锋蹲坑,马龙会直接短下顺至罚球线,接球完成出手。

若防守人换防,马龙会立刻背身要位,形成大打小局面。

若对方强延误干扰斯托克顿出球,马龙则会提前下顺准备接击地传球,随后将出现多打少局面。

96-97赛季,在职业生涯第12个赛季,马龙如愿踏上总决赛舞台。在此之前,尽管球队从未缺席季后赛,但距离闯出分区仍有一定距离,这其中包括5次首轮、2次次轮、4次分区决赛出局。

面对公牛,爵士在前四场站至2-2平情况下最终被公牛连胜俩场拿到冠军。次年,俩队再次相遇,尽管爵士首场取胜,但凭借第六场乔丹关键抢断+致胜中投,公牛最终笑到最后。

职业生涯最后一年,马龙以自由球员身份加入湖人,与科比、奥尼尔和佩顿组成F4冲冠。然而,缺少了幸运女神眷顾,马龙在第四场遭遇膝盖挫伤,球队最终不敌活塞。至此,马龙宣布退役。

若以冠军数量衡量,马龙无疑是悲情的,生涯多次距离冠军仅有一步之遥。然而,若以职业生涯整体价值衡量,马龙无疑是伟大的,在邓肯出现前,他牢牢占据着历史第一大前锋的位置。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