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没想到!石破茂高明一招,美日协议搁置,先逼其办妥一事
华尔街最近有点冷。不是天气,是来自东京的一笔操作——230亿美元美债被悄然抛出,直接让美债收益率飙升,创下了两年来的最大单日涨幅。
这事儿可不寻常。要知道,日本在美日同盟里,一直是个“模范生”,长期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这次突然“亮剑”,背后究竟藏着什么?
别以为这是冲动。这场金融风波,根子早就埋下了,一切都从一份模糊的“历史性协议”说起。
口头协议,一地鸡毛
事情回到一年前。美国总统特朗普那时高调宣称,已经与日本达成了一项“历史性的口头协议”。听起来是件大好事,承诺了高达5500亿美元的对美投资。
可这口头协议,从一开始就充满疑点。比如,关于这笔投资的利润分配,美方坚持说他们能拿九成。
但日方文件却不是这么写的,他们强调利润要“按贡献和风险确定”。两边各执一词,这不就是埋雷吗?
日本方面对此心存疑虑,始终没签署任何正式的书面文件。日本首相石破茂和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都明确表示,得先把关键条款确定了。
他们尤其强调,必须先确定15%的关税条款,让核心利益“落袋为安”,才谈得上正式签署。这等于暂时搁置了协议的推进。
关税大棒,打向命门
日方还在等美方明确细节,结果等来的是一记狠招。今年4月2日,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直接对日本汽车征收24%的高额关税。
这一下,直接打到了日本的经济命门。汽车产业是日本的支柱,出口额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更要命的是,美国市场吃掉了日本汽车出口的将近四成。24%的关税,对日本汽车制造商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暂缓其他国家关税时,唯独对日本采取了精准打击。他还不止一次抱怨在日本公路上看不到美国汽车。
甚至提起日本对大米征收高达700%的关税,以此作为他加征关税的理由。这种单边且极端的施压,把日本政府逼到了墙角。
东京的回马枪
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日本的反击来得又快又准。这可不是简单的贸易战,更像一场精心计算的博弈。
在今年4月14日石破茂于国会发表强硬讲话前,仅仅48小时内,日本就抛售了那23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
这笔“金融狙击”,直接让华尔街震动,美债收益率飙升17个基点,创下两年来的最大单日涨幅。日本用实际行动证明,他们手中有牌,也敢出牌。
虽然金融反制很硬气,但石破茂在国会公开批评美国政策的同时,也明确表态,日本不愿进行报复性关税战。
这种“举刀不落”的姿态,既表明了日本的坚定立场,又为后续谈判留足了回旋余地。他很清楚,不能把关系彻底搞僵。
此外,石破茂政府还明确切割了关税与安保议题。他拒绝用分摊更多军费这种方式,来换取关税豁免。这进一步展现了日本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和政治主权的决心。
底气从何来
日本这次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强硬,并非没有底气。这背后,有深层的国内政治考量,也有悄然进行的经济战略调整。
在日本国内,农业团体力量强大,对开放农产品市场非常敏感。民众也普遍不满与美国签署不平等的投资协议。
石破茂需要这种强硬姿态来稳定国内支持,巩固执政地位。这让他面对美国施压时,有了更多底气去维护国家利益。
更深层次的,是日本经济重心的悄然转移。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就很有说服力:日本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成员国的出口大幅增长。
与此同时,日本对美国的出口则明显下降。这表明,日本的经济重心正在逐步“脱美向亚”,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正在重构。
这种经济格局的变化,给了日本在与美国博弈中更大的底气和回旋空间。他们不再完全受制于美国市场了。
大国博弈,新格局初现
日本抛售230亿美元美债,这不是一个孤立的金融操作。这是石破茂政府外交策略从“被动追随”向“主动校准”转变的关键信号。
日本正试图在不彻底颠覆美日同盟的前提下,重新划定自己的国家利益边界。这场由关税引发的冲突,本质上是日本对特朗普政府不确定性政策的一次“压力测试”。
它的结果,不仅将重塑未来数年的美日经贸关系,更是一个重要的风向标。在全球经济多极化加速的浪潮下,单一强权主导的旧秩序正面临深刻挑战。
欧盟启动“全球盾牌计划”、东盟探讨“去美元化”结算等连锁反应,都在揭示一个更大的趋势:一个更加多元、相互制衡的国际经济新格局,正在加速到来。
最新资讯
- 2025-10-08她管进口汽车审批,却把谈判底价告诉商人,父亲是叶飞,自己换 17 年牢狱
- 2025-10-08非洲土皇帝王垚:奢华生活、众多妻妾,为何屡获官方媒体称赞
- 2025-10-08达州桥梁上的安全守护者 护栏背后的匠心故事
- 2025-10-08这隧道能省谁的早晨?金光隧道把绕行半小时缩至5分
- 2025-10-08掰扯13年,鄂湘高铁大戏终落幕!324亿砸出新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