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男篮延迟大合同,邹阳表现亮眼,球迷质疑管理层

福建男篮到底是在考验邹阳,还是在考验自家球迷的耐性?相信不少关注CBA的球迷,最近多少都有点满脸问号。

一份原本看似普通的续约消息,硬是让人炸毛,幕后的小九九更是一眼望穿、五味杂陈。

咱们今天不妨和大家一起,撸起袖子好好扒一扒这出“延迟大合同”的戏,是福建真有后招,还是误操作一拍两散?

说实话,谁也没想到邹阳的续约会整成悬疑局。

按理说,这小伙儿在福建阵中早就成了头牌之一吧,年纪轻轻,球风硬朗,数据管够——上赛季那15.6分、8板、1.3助、1.9断、0.9帽,哪个不是叫好又叫座?

二年级生就能混进最佳阵二阵,还能再挑什么毛病?

放在联盟其他地方,邹阳这种身价起码要给到A类合同、全程保障、重点培养,妥妥的球队基石待遇。

可翻看福建男篮传出来的消息,这B类保障合同一摆出来,理由还挺有意思,说要让人家历练个两年再谈大合同。

咦?“历练”这词儿说出口,好像邹阳还差点意思似的。

这要不是调侃球迷智商,就是妥妥的PPT式人事操作——官话一堆,实则隔靴搔痒。

想想都替邹阳打抱不平。

一边是个人表现数据和团队价值都肉眼可见,另一边却是俱乐部拿着架子,一副“你还得等等”的架势。

这搁谁心里能没点嘀咕?

要是工作里你拼命加班,结果老板还说“再观察两年再加薪”,换你你气不气?

别说球员自己,球迷看着都难免一口老血憋住。

你说,人活着都挺不容易,是不是还得给闹心加点难度?

其实啊,咱们再细细琢磨,福建男篮这波操作倒不是没来由。

首先,球队刚刚在选秀大会用状元签搞来杨曦皓,那明显是要铺排未来,打造“邹阳+杨曦皓+陈林坚”的新三巨头。

看得出管理层心里明镜儿似的,知道自己手上这牌有潜力。

一手好牌,不舍得打,又怕失了本钱,便想用最低配置维持最大利益,这听起来就挺有中国式公司管理那味儿——先用合同卡死,表现好了再说,想跑也跑不远。

但CBA这几年球员流动大了,货比三家成风,谁都知道“有市就有价”,你大合同舍不得签,旁人高薪挥挥手,小伙子有啥道理死心塌地?

更别说流言四起,其他俱乐部肯定都在打算盘,等你福建犹豫的时候,早就递出橄榄枝。

球场如职场,这行情一波动,留人未必靠情怀,更多还是靠那张打动人的合同。

再讲,福建男篮可不是没教训。

大家都记得前几年俱乐部怎么痛失关键球员的——有的是因为瞻前顾后、合同掉链子,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青训成果穿上别家球衣,网上一片“管理层脑子进水”的骂声,哪次不是自家球迷心碎成渣?

比方说,前两年就有主力锋线离队,转而助力别队崛起,那滋味真挺心塞。

别的不说,就说现在CBA,优秀的本土锋线那可是“战略资源”,市场价水涨船高。

福建手头本就不是联盟财富榜前列的豪门,人才流失几次后再想重建也难。

按这个速度搞下去,真到哪天邹阳拍屁股走人,也只能怪“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说广东、辽宁这些“惯会留人”的球队吧,啥时候在自家球员续约这事儿拖泥带水过?

赵睿、周鹏、郭艾伦这些球星,俱乐部一个个都是抢着给优厚待遇——用得起就得养得起,这逻辑简单粗暴又现实。

像福建这样,人家最有潜力的年轻人,却用试用合同吊着,这不是等着别人捡便宜吗?

怪不得网络上有球迷总结:“福建男篮啊,是真的会错过一代又一代。”

当然,这么说有点酸,但也是现实的写照。

毕竟,运动员黄金期也就那几年,今天还在球队做当家,明天就可能成了“别人的神”。

不过呢,有人觉得福建并非无脑耍小聪明,而是的确面临两难选择。

一方面球队发展受限、投入有限,大合同等于背水一战;另一方面,又怕青年才俊出走“打水漂”,干脆“磨一磨、看一看”,算是双保险。

可这算盘拨得溜不溜呢?

真要是邹阳觉得怀才不遇、怀才没钱,留都留不下。

就像“魔鬼在细节”那句段子一样,事情的关键,从来不是大场面,而是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选择。

一次合同谈判,甚至一句官方表态,就能改变一个团队的未来走向,这在体育圈比比皆是。

有时候转念一想,也许福建真是想用“现代版饥饿营销”,先吊吊胃口,等行情反弹再高价签下邹阳。

可惜,这套在流量时代未必灵,毕竟球员一出名,转会窗口没关呢,各种风吹草动立刻满天飞。

俱乐部一犹豫,舆论和市场早跑在前面去了。

球迷怕的就是你看走了眼,到头来“煮熟的鸭子飞了”,活生生又要重头再来。

其实呢,真正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福建的球员管理危机感,还能不能适应CBA快速流动的新局势。

别看以前“地方队”架子大,一声令下小将没人敢不从,如今都什么时代了,专业球员一个个眼里只有前途、钱途,没有人愿意当“测试品”熬资历。

最怕的就是“既要……又要……还要”,最后啥也留不住,场面难看不说,还让球队未来直接打折扣。

明明好不容易凑了个有希望的新核心组,就差一纸大合同把人心彻底拴住——再考虑下去,就像电视剧里那种“错失良机”的剧情,观众看着都替主角着急。

咱球迷看球,有时候真不奢望冠军,只要看到自家当红小鲜肉能长留、能成长,情感就已经交代了。

可要是最后关键人物拍拍屁股走人,“富养”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不堵心才怪。

照福建这节奏,不是没可能重演一出“高分低配”的老戏——球员成长数据亮眼,可合同待遇原地踏步,最后被别家“豪掷千金”荣光带走,回头想挽回时黄花菜都凉了。

目前唯一靠谱的路子,就是早点拥抱市场,打破“观察两年”的幻想,既然邹阳在场上已经用实力自证了身价,管理层再藏着掖着,倒头来只能白白滋养了对手,为别人的冠军添砖加瓦。

说得重一点,这不光是俱乐部自己的损失,更是整体CBA发展的一块“绊脚石”。

呐,现在篮坛舆情已经全面关注福建续约事件,球迷们撸袖子坐等大戏收尾:是凤凰涅槃,还是自掘坟墓,就看决策层的下一步棋肯不肯破局。

但愿福建别把前车之鉴当耳旁风,别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人才流失才后知后觉唱“凉凉”。

说到这儿,不如问问你:福建男篮这种延迟大合同的做法,是企业理性的精打细算,还是不识千里马的短视?

欢迎留言各抒己见,到底是老实人吃亏,还是关键时刻靠行动留人?

大家一起来聊聊,别让好苗子再一次成为“别人的宝藏”!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