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z是什么单位?一盎司液体背后的英美“计量江湖”
“这瓶洗发水容量写的是12floz,到底是多少毫升?”“美式咖啡杯上标的8floz,喝完能提神多久?”——如果你也被这些带着“floz”的神秘数字搞晕过,别慌!今天咱们就扒开这个英美“计量江湖”的老底,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聊透这个单位。

一、floz的“双重身份”:它既是液体盎司,也是英美“暗战”的战场
先说结论:floz是液体盎司(fluid ounce)的缩写,专门用来测液体体积。但别急着松口气,这个单位背后藏着英美两国的百年“计量恩怨”——同样是1floz,英国人说它等于28.41毫升,美国人非说是29.57毫升,差了1毫升多!这就像两家奶茶店,同样标“中杯”,结果英国杯比美国杯小一圈,喝完总觉得不够过瘾。
我曾在美国超市买过一瓶标着“16floz”的矿泉水,喝完总觉得没国内500毫升装的多。后来一查才发现,16美制floz≈473毫升,比500毫升少了27毫升!这可不是商家偷工减料,而是英美“计量分家”的锅。1824年英国搞了个《度量衡法》,把液体盎司和英里、磅一起标准化;而美国死守殖民时期的旧制,坚持用“美制液体盎司”,这才有了这1毫升多的差距。

二、floz的“生存法则”:从药房到厨房,它怎么混进日常的?
别看floz现在常出现在饮料瓶、化妆品上,它最早可是药房的“专属工具人”。中世纪欧洲药剂师用盎司(oz)称药粉,用液体盎司(floz)量药水,比如“1oz金盏花粉+8floz蜂蜜”就是治疗咳嗽的古方。后来这个单位跟着殖民者漂洋过海,在美国扎根后,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
厨房里的“黄金比例”
:美式菜谱里常见“1floz橄榄油+2floz醋”调沙拉酱,英国人做司康饼则用“4floz牛奶+6floz面粉”。要是用错英制美制,烤出来的饼干可能硬得能当砖头。
饮料界的“隐形标尺”
:星巴克小杯(Short)是8美制floz≈237毫升,中杯(Tall)是12floz≈355毫升;而英国茶馆的“标准杯”是6英制floz≈170毫升,喝惯美式大杯的人去英国,可能会觉得“这杯茶怎么还没我拇指长?”
化妆品的“容量密码”
:国际品牌为了统一,现在多用毫升(ml)标容量,但美国本土品牌仍爱用floz。比如某款洗发水标“12floz”,换算成毫升可能是340(美制)或355(按某些品牌习惯),买之前最好查下换算表。

三、floz的“生存危机”:它会被毫升淘汰吗?
现在全球都在推国际单位制(SI),毫升(ml)和升(L)成了主流,floz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得越来越小。但英美两国人民偏要“倔强”——美国至今没签《米制公约》,英国虽然1995年宣布“官方用公制”,但民间仍大量使用floz、磅、英里。我曾在伦敦街头看到一家传统酒吧,菜单上写着“1品脱啤酒=20英制floz”,旁边还贴心地标了“≈568ml”,但老顾客们依然举着品脱杯喊“再来一扎!”
不过,floz也在“与时俱进”。比如美国FDA要求药品标签必须同时标floz和毫升,方便国际流通;化妆品行业则用“1.7floz≈50ml”这种近似值,既保留传统又符合国际标准。未来它可能会像英镑一样,成为英美文化的“活化石”——不用它算账,但没了它,总觉得少了点味道。

floz不只是单位,更是英美文化的“计量名片”
下次看到floz,别急着掏手机换算,不妨想想它背后的故事:这个小小的单位,承载着英美两国的历史纠葛,渗透在厨房、药房、酒吧的烟火气里,甚至成了文化认同的符号。就像英国人喝下午茶要用英制floz的茶杯,美国人喝可乐要用美制floz的杯子——计量单位从来不止是数字,更是生活的温度。
#搜索话题教育挑战赛#
最新资讯
- 2025-07-12南京至周边城市特价机票受欢迎,飞机票价低于高铁?
- 2025-07-12上海街头采访:小资百态下的真实与伪装
- 2025-07-1222岁男子做保安被辞在地铁演讲,网友:哪怕是剧本,也深深共情
- 2025-07-11毛主席两次为刘胡兰题词,却始终不给董存瑞题词,事后才知真高明
- 2025-07-11毛主席给林彪分析说:美国要想入侵中国,有三个致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