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双塔失灵日本混血后卫三分雨浇灭主场梦

终场哨响的那一刻,张子宇望着记分牌上72:74的比分,汗水顺着她2米28的身高砸在地板上。场边日本队那个19岁的混血后卫正被队友抛向空中,三分球8投6中的数据在电子屏上格外刺眼。这场景像极了三年前东京奥运会的翻版,只不过这次中国女篮倒在了自家门口。

更衣室里弥漫着压抑的沉默,杨力维机械地往脚踝上缠冰袋。这位29岁的老将打了32分钟却只送出2次助攻,她的双胞胎妹妹杨舒予更惨,三分线外5次出手全部打铁。宫鲁鸣站在战术板前反复画着同一个战术,铅笔在"双塔策应"四个字上戳出深深的凹痕。门外隐约传来球迷的喊声:"李梦在的话..."老教练突然把战术板摔成了两半。

日本队那个叫马场什么的小姑娘确实邪门,三分球投得跟玩投篮机似的。可仔细看录像才发现,人家每次出手面前三米都没人——张子宇沉退防守的速度比共享单车还慢,外线补防的队员跑位路线活像早高峰的北京三环路。有网友说得损:"这哪是五打五?分明是日本队在和四个半人打球!"

王思雨裹着毛巾坐在角落,12分钟的上场时间里她带队打了波11:0。宫指导赛后解释轮换策略时,嘴里蹦出的"经验论"三个字让记者们面面相觑。要知道去年世界杯打澳大利亚,正是这个"没经验"的丫头最后时刻抢断绝杀。现在倒好,抗日英雄成了冷板凳专业户,反倒是被日本后卫过得像过清晨马路似的李缘打了28分钟。

东京奥运会上日本女篮的录像分析师早把张子宇研究透了。他们发现这个女版姚明场均只能打22分钟,超过这个时间移动速度直接降档成树懒。于是人家教练玩起了阳谋——每次进攻耗满24秒,防守端直接放空中国队的两个后卫。这招毒啊,就像让郭敬明去防姚明,明摆着欺负你个子矮还跳不高。

球迷论坛炸锅的帖子说得更直白:"双塔战术?我看是双塔表演!"当韩旭在罚球线策应时,两个杨姓后卫的跑位路线堪比无头苍蝇。最离谱的是第三节有个回合,张子宇都卡好位了,控球的杨力维硬是顶着两个人强突,结果被断球打反击。场边的日本助教笑得后槽牙都露出来了,那表情跟捡了钱包似的。

技术统计暴露的残酷现实是:中国队三分球命中率28%,日本队42%。更吓人的是助攻数对比——15比24。懂球的都知道,这不是手感问题,是战术体系出了毛病。日本队传球跟玩杂耍似的,咱们倒好,球到前场就跟粘在手上一样。有篮球博主调侃:"这打法,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打二十年前的街头篮球呢。"

宫鲁鸣的固执在圈内是出了名的。上届奥运会死活不用年轻球员,这次又跟李梦较上劲了。要我说这老头儿跟《亮剑》里的李云龙一个毛病——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可现在是2024年不是2004年,女篮早不是光靠身高就能横着走的年代了。看看人家日本队那个19岁混血后卫,人家练三分是从小学就开始的童子功,咱们的队员呢?赛前加练半小时还叫苦连天。

社交媒体上流传着段子:中国女篮现在像极了当年的中国男足——身体条件亚洲顶级,战术意识幼儿园水平。这话虽然损,可仔细琢磨还真有那么点意思。日本队每次挡拆都跟精密仪器似的,咱们的配合失误能剪出十分钟集锦。最气人的是第四节关键时刻,韩旭都空切到篮下了,持球人愣是没看见,硬生生把球运到了对方手里。

更衣室的淋浴间传来压抑的哭声,不知道是哪个队员。张子宇坐在按摩椅上发呆,她的数据很漂亮——22分13篮板,可正负值却是全队最低的-15。这个17岁姑娘心里跟明镜似的:日本队根本不怕她得分,人家算计的就是你防守端挪不动步。有网友说得更扎心:"2米28的身高防不出去,跟电线杆子有什么区别?"

篮协领导赛后黑着脸走了,留下宫鲁鸣独自面对记者。老教练嘴里反复强调"成长需要代价",可媒体们早查过了——过去五年中日女篮交手7次,我们输了5回。同样的学费交得未免太勤快了点。论坛里的热评一针见血:"人家是在进步,咱们是在交学费,再这么下去迟早要留级。"

球馆顶棚的灯光渐渐暗下来,保洁阿姨开始收拾看台上的饮料瓶。有个印着张子宇头像的应援牌被遗落在座位上,日本队那个19岁后卫经过时好奇地拿起来看了看,又轻轻放了回去。这个动作莫名让人想起二十年前,当时初出茅庐的姚明也是这样打量着美国队的球星海报。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只是不知道这次,中国女篮要花多久才能等到她们的"移动长城"真正崛起。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