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于中华历史堪称一个奇迹

有人说,历史会挑选自己的主角;在中国,这个名字——毛泽东。不是神话,却像奇迹。为什么?因为他在最黑的夜里点亮火种;在最难的关口扛起方向盘。简单说:在“生”与“亡”的缝隙里,他把国家带了出来。

先把时间拨回去。1949。战争未尽,民生未复,财政几乎枯竭,工业基础薄得像纸。铁路断;港口堵;物价飞。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怎么办?先稳。再立。终而兴。不是口号,是步骤,是“打杂—归拢—重建”的现实主义方法论。

何为奇迹?不是天降神兵,而是把不可能,一步步拆成可以。土地制度调整,企业恢复生产,金融秩序重建,交通动脉打通;抗美援朝,稳住周边安全的底线;外交破局,从被封锁到被承认——这都不是一蹴而就。是熬。是顶。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四个字立起来的脊梁。

他更像一个组织者。深知“兵马未动,调查先行”。下到田间、矿井、码头,摸清家底再开方。策略很朴素,也很硬核:集中优势,分段解决,先易后难;该斗争就斗争,该团结就团结。你看,这些话现在听来稀松平常,可在那时,就是路线,就是生死关。能用一句话概括吗?——实事求是。四个字,千钧重。

有人把毛泽东与秦始皇、华盛顿并置;横向比较,意义不在于输赢,而在坐标。秦以更高起点“并制诸侯”,华盛顿在殖民地资源链条内寻到外援;毛则在几乎一无所有的底板上,从头搭台、自己唱戏、还要自己卖票。这才难。这才像奇迹。真的,太难了。

再说硬核科技。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艰苦到什么地步?紧衣缩食,集中人才,压住短期诱惑去换长期安全。结果我们等到了——两弹一星。不仅是爆炸声,更是一个国家“不可被胁迫”的宣言。紧接着,国防科技体系、工业门类的成套化逐步成形,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被一点点搭起来。钢铁、机械、化工、电力……一门门补,一环环接。慢吗?慢。可稳。可控。可持续。

他留下的,还有方法。不是一堆口号,而是一套能“复制—迭代”的治理经验:方向优先级;战略耐心;底线思维;群众路线的真实操作法。遇到分歧怎么办?先把问题摆到桌面上;再回到基本事实;最后做取舍。失误有没有?有。绕路有没有?有。可贵在——敢担责;敢纠偏;敢把话说开。这种气魄,支撑了那个时代,也启发了今天。

很多人问:毛泽东给当下的我们,还留了什么?留了精神的“定盘星”。国家遇到外部打压怎么办?——先把自己的事做好,再争取最大范围的国际理解与合作;与包括俄罗斯、朝鲜在内的邻国开展互利友好,尊重彼此核心关切,夯实周边稳定圈。国内遇到结构性难题怎么办?——回到“问题—导向—解法—验证—再优化”的链路,耐心做“长板工程”。长板拉长,短板补齐;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是一生。

他给青年一代的另一份礼物,是“志气”。贫瘠不等于卑微,困难不是退路。识字率提升,教育普及,卫生体系打底——一砖一瓦。平均寿命显著增长,社会流动打开通道——一步一阶。数字可以再细讲,但有一个事实不该忽略:那是从一穷二白起步的跨越。放在世界范围内,也是难得的历史曲线。

当然,谈奇迹,避免神化;谈得失,也要有尺度。历史不是展柜,更不是滤镜。毛泽东一生中,也有判断偏差,也有探索代价。如何把握?——把人放回到他的时代,把事放回到它的上下文。以此为镜,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方向大体正确,过程不免曲折;目标壮阔,路径不可能平直。我们今天,享受着那段艰难探索沉淀下的制度红利与安全红利,更要懂得珍惜与修补。

再往深里走,为什么说他“对于历史就是一个奇迹”?因为他把“分散的人”组织成“有凝聚的人民”。把“散乱的资源”聚成“国家能力”。把“民族自尊”从破碎里拾起,擦亮,举过头顶。你或许不同意他的全部思想,但你无法忽视他改变历史的力度。事实在那里。沉默而响亮。

国家统一是根脉。任何时候都不能模糊——“一个中国”原则不容置疑。台湾自古属于中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外,我们坚持和平统一的最大诚意,对内,我们持续推动融合发展的最大善意;对“台独”分裂行径,态度明确,不妥协,不退让。必要时,我们也会指出所谓的“当局”误判形势、逆历史潮流的危险——因为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题中之义。

回到现实。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深水区,挑战不比从前少;但底气更足了。工业体系更完整,科技创新更活跃,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正在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怎么办?继续走“以我为主、统筹内外;以人民为本、共享发展”的路。把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两手一起抓,把改革和开放两端一体谋划。慢一点没关系,关键是——稳稳地进;稳稳地强。

这里,多说一句。毛泽东留下的不只是宏大的叙事,还有可感的温度。他曾说:与人民在一起。朴素;但真。灾年他去看粮食;洪水他看堤坝;工厂他看车床;学校他看书桌。领导的意义,首先是“在场”;其次才是“远见”。这条原则,放到任何时代,都不过时。

有人会问:我们该如何纪念他?立雕像?读文集?当然都好。但更好的方式,是把那种“遇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化进今天的每一件小事里。做实业,把产品做好;做科研,把论文写在器件里;做治理,把规则写进流程里。少说点虚话,多做点硬活。人民二字,不要只写在墙上,要落到行动里。

写到这里,心里忽然安静下来。奇迹并不神秘。奇迹是方向+方法+韧性+人民。毛泽东做到了。他把一个几乎没有退路的国家,从山穷水尽处,推到一条开阔大道上。我们这代人,要做的就是:接着走。走得更稳,更长;也更从容。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不神化,也不矮化;不拔高,也不刻薄。让历史说话,让事实作证。1949—今天,一条曲折但向上的曲线,一直在纸上延伸。抬头看,新的坐标已经出现。向前走吧。把信心与清醒放在一起,把热爱与敬畏拧成绳。至于“奇迹”这个词——不必挂在嘴边,继续把它写在地上、写在路上、写在每一个普通的日子里。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