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生物再证价值!投资信仰获回报

投资信仰与市场波动

投资本质上需要一种坚定的信仰。否则,在市场逻辑出现紊乱、持续阴跌的过程中,绝大多数投资者将难以坚持。这种现象在荣昌生物(股票代码:688331.SH)身上得到了真实体现。2024年,公司因现金流紧张、商业化进程未达预期以及产品战略反复等问题,迎来了上市以来最艰难的阶段。股价屡创新低,一度下跌至22.37元/股(2024年9月23日)。

泰它西普突破性进展

此前,公司股价曾一度达到95.5元/股(2023年2月2日)。在前后一年半的时间里,荣昌生物的市值蒸发了四分之三。试问,在如此剧烈的波动中,又有多少人能够承受?

面对外界的质疑,荣昌生物选择以产品实力回应,专注于研发创新,最终在2025年迎来了一场关键性的突破。

2025年9月9日清晨,荣昌生物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重磅消息,宣布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BLyS/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创新药——泰它西普(商品名:泰爱®)用于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上市申请,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成为全球首个针对该适应症提出上市申请的生物药。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随多种并发症。除外分泌腺受损引发的症状外,还可能引起关节炎、肌痛、皮疹等腺体外表现,以及多系统内脏损害。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针对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现有疗法仅能缓解症状,临床需求尚未得到充分满足。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干燥综合征的患病率约为0.3%-0.7%,患者人数约420万至980万,并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受此利好消息推动,荣昌生物股价大幅上涨11.92%,盘中一度触及涨停价111.6元/股,创出历史新高。

这并非泰它西普首次为投资者带来惊喜。

泰它西普引领重症肌无力治疗变革

早在4月8日,荣昌生物在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年会上正式发布了泰它西普在中国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数据显示,在接受24周治疗后,98.1%的患者在重症肌无力日常活动评分(MG-ADL)方面改善幅度达到或超过3分,87%的患者在定量重症肌无力评分(QMG)方面改善幅度达到或超过5分,展现出显著的临床疗效。在目前已完成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Ⅲ期临床研究的药物中,泰它西普在MG-ADL应答率方面的表现最为突出,具有引领行业变革的潜力,有望重塑全球该领域的治疗格局。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罕见病中的常见类型,具有易疲劳、症状波动明显的特点,治疗周期较长且复发率较高。据统计,超过85%的患者在发病后24个月内会发展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给患者带来长期的健康负担。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全球重症肌无力患者总数约为120万,其中中国患者约22万,表明该疾病存在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

2024年5月27日,泰它西普针对重症肌无力适应症在国内正式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获批的BLyS/APRIL双靶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原研生物药。这一突破不仅为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也填补了国内在重症肌无力领域创新药物方面的空白。

可以说,荣昌生物此次估值的修复与市场信心的回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泰它西普在临床和商业层面所展现的巨大价值。

泰它西普多适应症拓展

事实上,泰它西普是荣昌生物首款实现商业化的创新药物。2021年3月,该药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双靶点生物制剂。2024年7月,其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适应症也在中国获得正式批准。此外,针对重症肌无力(MG)和干燥综合征的适应症已进入临床阶段,且均为全球首创。随着这两大适应症的推进,泰它西普获批的适应症总数将达到四个,显著拓展了其市场潜力。

与此同时,泰它西普在MG和干燥综合征两个适应症上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并已在美国启动Ⅲ期临床试验。在MG适应症方面,该药还分别于2022年10月和2025年6月获得FDA和欧盟委员会的孤儿药资格认定,进一步增强了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凭借这些进展,泰它西普吸引了国际生物科技公司Vor Bio的关注,双方达成一项重要的合作交易。荣昌生物从中获得1.25亿美元现金及认股权证,并有望获得最高达41.0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总价值达42.3亿美元。此次合作不仅提升了公司的资金实力,也为公司估值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荣昌生物目前的核心风险仍集中于泰它西普的海外临床进展。若相关试验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值得注意的是,荣昌生物股价自底部以来已上涨超过398.88%,涨幅达四倍,市场对其前景高度关注,但也需对潜在风险保持警惕。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