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全球用户首选,美好生活创造者

最近,在成都举办的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一般来说,大家去看车展,主要就是看新车、看技术,哪个展台的车最酷炫、最吸引眼球,哪个展台的人气就旺。

可是,很多人逛到长城汽车的展台时,却发现有点不一样。

这里最显眼的位置,站着的不是穿着华丽礼服的模特,也不是西装革履的销售经理,而是一大群普普通通的车主。

整个展台看起来不像是个卖车的地方,反而更像一个大型的线下聚会,气氛特别热烈。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长城汽车这次换了个玩法。

他们没有按照传统的方式,把所有的聚光灯都打在那些崭新的汽车上,而是把舞台的中心位置,大大方方地让给了自己的用户。

来自全国各地的哈弗、魏牌、坦克、欧拉、长城炮,甚至还有新发布的灵魂摩托的车主们,都被请到了现场。

这在车展上是相当少见的,别的品牌都在绞尽脑汁地推销产品,长城却在这里办起了“车主大派对”。

现场的气氛确实和别的展台截然不同。

你能看到一群开着坦克越野车的大哥们,围在一起兴致勃勃地交流着去哪条路线上穿越更有挑战性,分享着自己的改装经验和旅途中的趣事。

另一边,一些开着欧拉品牌电动车的年轻女孩们,则在讨论怎么把自己的车装饰得更漂亮,分享着在城市里开车的省钱小技巧。

甚至还有一些开着长城早期经典车型“赛弗”的老车主,也来到了现场,看着眼前琳琅满目的新车,一边回忆当年的情怀,一边感慨中国汽车工业这些年的飞速发展。

整个场面就像一场久别重逢的老友记,大家因为开着同一个品牌的车而聚到一起,聊得不亦乐乎,那种亲切感和归属感是装不出来的。

这就让人产生一个疑问:一个汽车厂家,花大价钱参加这么重要的一个车展,不好好卖车,却费这么大劲儿组织车主们来“开派对”,图的是什么呢?

其实,这背后反映的是长城汽车近年来一直在坚持的一个策略,他们称之为“用户共建”。

说白了,就是不把车主当成简单的“买家”或者“客户”,而是当成可以一起玩的“伙伴”和“朋友”。

在如今的汽车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今天你降价,明天我增加配置,大家在产品硬件上的差距越来越小。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才能让消费者坚定地选择你,并且一直支持你呢?

长城给出的答案是:建立情感连接。

他们不再仅仅是为车主提供维修保养等基础服务,而是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去搭建一个能让车主们互相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

比如,他们为不同车型的车主建立了各种线上社区和线下的车友会。

喜欢越野的,可以加入“坦克军团”,官方会组织各种穿越活动和驾驶培训;喜欢潮流时尚的,可以在欧拉的社区里分享生活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长城汽车实际上是把品牌的一部分“主导权”交给了用户。

用户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参与进来,创造内容,组织活动,甚至对产品的改进提出建议。

这样一来,用户对品牌的认同感就远远超出了产品本身。

他们会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买了一辆车,更是加入了一个志同道合的大家庭。

这种由品牌提供支持、由用户来主导的社群文化,已经成了长城汽车一个非常独特的优势,是一种别人很难模仿的“软实力”。

这次在成都车展,把六大子品牌的车主都聚集到一起,更是把这种“大家庭”的概念具象化了,让不同圈层的用户都能感受到这份归属感。

当然,光靠和用户“交朋友”,没有过硬的产品和技术也是不行的。

毕竟,车是用来开的,产品力才是根本。

在这方面,长城汽车同样下足了功夫,并且他们把自己的技术理念,和中国的传统智慧联系了起来。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就走进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长城汽车的董事长魏建军作为嘉宾,和文化专家一起探讨了都江堰背后所蕴含的智慧。

表面上看,一个现代汽车技术和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代水利工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

但仔细听下来,会发现其中的哲学思想是相通的。

都江堰最了不起的地方,不是用蛮力去对抗自然,比如修一座高高的大坝把水死死堵住。

它的核心智慧在于“因势利导”,也就是顺应水的规律,通过鱼嘴分水、飞沙堰排沙、宝瓶口引水等一系列精巧的设计,巧妙地将汹涌的岷江水进行分流和疏导,既防止了水患,又灌溉了千里沃野,造福了成都平原两千多年。

这是一种可持续的、顺势而为的东方智慧。

长城汽车研发的Hi4智能四驱电混技术,在理念上就借鉴了这种智慧。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消费者常常会面临一个两难选择:想要四轮驱动带来的更强的抓地力和安全性,尤其是在雨雪天气或者走烂路的时候,但又担心四驱系统会更费油、更费电;如果选择两轮驱动,虽然能省油,但在某些复杂路况下又会觉得心里没底。

长城的Hi4技术就是要解决这个“两难”问题。

它不像一些传统的混动技术那样,要么偏重性能,要么偏重节能,而是像都江堰治水一样,追求一种动态的、智能的平衡。

这套系统通过前后两个电机和一套智能控制系统,能够实时判断车辆当前的行驶状态和驾驶者的意图。

比如,在城市里低速行驶时,它会优先用电,实现两驱模式,达到最省油的效果;当你需要急加速超车时,发动机和电机会同时发力,瞬间切换到性能最强的四驱模式;而在湿滑路面上转弯时,它又能精准地分配四个轮子的动力,确保车辆的稳定和安全。

它做到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用两驱的能耗,却能随时提供四驱的性能和安全保障。

这种“按需分配”的智能逻辑,不正是“因势利导”思想在现代汽车工业上的体现吗?

它不是靠堆砌更大的电池或更强的发动机去硬碰硬,而是通过聪明的能量管理,实现了性能、能耗和安全性的“最优解”。

所以,从成都车展上那场别开生面的用户派对,到Hi4技术背后蕴含的东方哲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长城汽车正在走的一条路:一只手紧紧抓住用户,通过建立社群和情感连接,打造一个稳固的“群众基础”;另一只手则牢牢抓住技术,坚持长期的研发投入,用真正能解决用户痛点的创新产品,来构筑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正是这种“以用户为中心,以技术为根基”的长期坚持,让长城汽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出了自己独特的道路,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中国制造”不仅有可靠的品质,更有温暖的人情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