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水源来之不易当年建设黑龙滩水库水利英雄牺牲接近一整个团
如今游客拍照打卡的黑龙滩,几十年前却是满地泥泞和汗水的“战场”?数据摆出来,有点让人瞪眼:133条生命永远留在了那片水库工地上,1205名工人身残志不残。漂亮水库给城市送来清泉,也带来了沉甸甸的历史。美景背后,真有我们愿意直面的吗?过去的付出值不值?水利工程到底带给普通人什么?这些问题,今天还没有标准答案。
围绕黑龙滩水利工程,争议从来没断过:一边是“经济骑士”,高举工程奇迹大旗,拼命推销水利带来的城市发展和丰收美景;另一边是“历史守望者”,坚守人命关天的底线,质问到底有多少牺牲被记住,又有多少人被遗忘在建设的大潮里。一个水库,撑起了繁华的城市,也埋下了牺牲与伤痛。到底该为奇迹鼓掌,还是该为牺牲流泪?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个答案,却没人敢说出口。人们只看到蓝天碧水,却很少有人问一句,这一切从何而来?
黑龙滩水库的故事,得从上世纪说起。当时,仁寿这片土地干旱频发,老百姓盼一场雨如同等中彩票。城市需要水,乡下想有收成,大家都盼着能有个水源能撑门面。水库修起来,听着是件好事,可建水库哪有想得那么容易?工人们要挖泥土、搬石头、修坝,长达271米的大坝,高达53米的围堰光想到就叫人腿软。几亿立方米水要疏导到农田、城市、工厂,大大小小的隧洞、渠道像蜘蛛网一样铺满流域。这时候,不光工程师、工人干,有不少倒虹管、暗拱渡槽的设计,还调集了各地的技术。媒体采访过当地村民,有人说修水库那几年家家户户都派人去干活,有爹有娘有儿有女,搬土的时候都是肩膀磨破皮。有人觉得水利工程直接把大家的生活推向了新阶段,一“点水成金”,粮食产量翻倍,生活一下子富了起来。
但也有不同看法:老工人回忆起施工现场,说水库建设时危险如同闯鬼门关,洪水、塌方、设备失灵,随时能让人丧命。有人渴望现代城市带来的便捷,但对失去亲人的痛从不敢细说。普通人的心里,到底更重视谁的功劳?
水库修好了,水源通畅了,好像一切都安稳了。镇上、城里白花花的稻田开始连片,大家都说“幸福来了”。但假装平静的背后,是暗流涌动的无声伤痕。水利战士用尽力气,把青春和健康都留在了工地。有人失去双腿,有人失去手臂,还有人再没能回家。133人,永远消失在水利史册里,被另一种现实“收藏”起来。有人第一个响应号召,有人刚刚新婚,有人是家里的独苗,都在桥儿河渡槽的惨烈工地上,成了“烈士”。但建成后庆祝时,有几个镜头高高挂着英雄的遗像?更多工人只是得了个纪念章,伤痛只能咬着牙过日子。
反对声音也越来越响:有些家属认为“人命比工程重要”,不愿再为工程奇迹喝彩。还有人质疑工程效率,说技术不成熟导致了太多意外。有人问,如果不是被宣传美化,人们还会如此热情地投身吗?历史和现实,到底谁说了算?
就在大家以为争议会慢慢被历史消化,一组数据突然曝光——1205名工人因工致残。比“工程奇迹”更冲击的是他们和家人的生活状态:有的家庭几十年还在为医疗奔波,小孩从小见不到健全的父母,只听大人说“水库换来了全家的福气”。有人用一只手抱娃,一只手还在工地上锯管子,硬把坚强演成了现实版“独臂女将”。邬淑华,就是这样一个母亲兼女工领队。没了手臂,却一刻没有离开现场,带伤完成任务。她让所有人明白,英雄不是传说,是自己人。
但传奇越多,矛盾越深。有人感叹,一个家族干水利,要用一家人的牺牲为一座水库铺路。有人说,一水利,一个村庄几十年都在为“饮水思源”作贡献。有的人家三代人上工地,第一代伤了,第二代接着上。这到底是民族的团结还是无奈的宿命?
水利工程完工后,区域用水的难题看似解决,但更大的问题才刚刚露头。受伤家庭的生活保障没跟上,补助金赶不上物价飘升,医疗负担变成了很多家庭的新“旱灾”。有人以为水库建好了一切迎刃而解,实际老人说,“修得出坝,提不起人”。争论越来越激烈,工人和工程师的分歧也大了:有人坚持继续加固和扩建水利网络,认为后代必须有稳定供水,有人则觉得该反思失去的太多,不该再“用血换水”。
城市用水保障了,农村却还在为排水管道争吵。有的水渠年久失修,农田遇到天灾还是救不了急。有人说,只有真正记住英雄,社会才能进步;有人却说,光靠纪念牌子,伤痛不会痊愈。两边的立场越走越远,和解的希望像水库的枯水期一样,迟迟等不来。
说了这么多,到底该怎么黑龙滩水利工程?如果只听正方夸——“这是仁寿历史上的奇迹,水库修好了,全县人民得了福气”,那真是把所有问题都扔进了漂亮的库区里。反方问一句,“就为了水库繁华,值吗?”工程规模确实吓人,大坝一修几十年后还屹立不倒;但那些流汗流血的人谁还记得?矛盾太明显了,一边是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一边是工人家庭的果断牺牲。
要说黑龙滩精神,大家都懂,“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这些话挂在墙上很好但真实生活里,喝水的人不一定感激挖渠的人。修水库的时候家家出人、人人动手,等到纪念嘉奖时,伤残者只能默默呆在工会的小房间里。夸一夸是没错,毕竟水库确实解决了大问题,但从英雄到普通人,谁敢保证他们没有被遗忘?如果不是有历史资料,有些名字早就消失在歪歪扭扭的石碑下面了。
大家都说“饮水思源”,可这么说真的能把英雄们的付出传承下去吗?黑龙滩水库让仁寿变了样子,城市繁华了,农业收成高了,但那些牺牲和失去的家庭该怎么记住?支持方总喜欢用“造福子孙后代”来给牺牲贴金,反对方却问,“一个水库值得一家人三代都失去健全身体吗?”你觉得,历史的伤口该让时间抚平,还是该让千万人的努力盛大纪念,甚至进课堂进家庭?留言里告诉我,是该持续缅怀,还是到此为止?水利奇迹和牺牲精神,我们该怎么选?
最新资讯
- 2025-09-18花至和极萌美容仪哪个更实用?揭秘护肤效果与使用体验
- 2025-09-18董洁秋日穿搭教科书:从职场精英到街头潮咖,轻松打造高级感!
- 2025-09-18中年女性如何避免显老:这5个方面必需注意,轻松摆脱“中年感”
- 2025-09-18山东发布第二批30个城市更新创新示范项目(机制)
- 2025-09-18一次性补缴农村养老保险45000元,到底值不值?怎么补、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