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350万美元!媒体人:洛夫顿续约要求超出上海男篮预算

350万美元,这数字一摆出来,大家都傻眼了。

别说球迷们了,普通人听了都能呛出一口水。

不是说NBA巨星,咱CBA一名外援开出这种价码,上海男篮还真就有点顶不住了。

这事儿,搁谁身上能不头大?

这年头篮球圈子真不太平。

7月12号那天,网上突然爆出来,洛夫顿跟上海队谈续约,开口就要350万美元。

很多人一看到这个数,第一反应是:真的假的?

上海男篮能掏这么多钱?

一只手都快摸到工资帽顶了,谁还敢往里塞外援呢?

再看看洛夫顿之前在上海的表现,不能说差。

常规赛场均25分多,篮板助攻一把抓。

数据放哪都能吓唬人。

但你说决定胜负的季后赛,碰上广东男篮,他发挥就拉了胯。

得分掉了一半,篮板缩水,关键时刻还被教练换下,球迷直接炸锅了。

有说他滑水的,有说他顶薪是泡沫,也有球迷死撑,说他还年轻,值得一赌。

想想也挺闹心。

工资帽425万美元,洛夫顿要走350万,剩下的不到100万还能干啥?

外援起码得仨,哪个队敢把所有鸡蛋放一个篮里?

一旦受点小伤,全队都得跟着喝西北风。

去年北控男篮签萨林杰,合同一签死,外援想换换不动,亏得可不轻。

上海男篮这会儿也有点骑虎难下,涨工资怕赔钱,不涨又可能丢大将。

还有人说了,洛夫顿这人打球有灵气,常规赛像小坦克,内线一顿冲。

可一到硬仗,遇上点压力,整个人就像没电的手机。

球迷一边儿吐槽一边儿观望,俱乐部也想不明白,是不是值得继续押宝?

毕竟,万一他真成长起来,下赛季爆发了,放走了就要拍大腿了。

你说这外援市场乱成啥样了。

CBA现在有点像“外援秀场”,谁出价高,谁就抢到人。

可工资帽又卡着,真不是谁都能随便花钱。

球迷看热闹,经纪人趁机抬价,俱乐部真的快被架在火上烤了。

要是外援一受伤,球队立马陷入泥潭,谁还敢放心大胆签顶价合同?

不少懂球的网友也吵起来了。

有的说:“数据那么好,不给高薪你给谁?”有的拍桌子:“常规赛刷分有啥用,关键场次软脚虾,值什么顶薪?”看着全网争论声一片,洛夫顿自己估计也在琢磨,是不是还能再加点价?

更有意思的是,洛夫顿现在还在美国打夏季联赛呢,代表凯尔特人。

结果17分钟只拿了11分,命中率低得可怜。

想进NBA难度不小。

你说NBA没合同,欧洲顶级球队也未必舍得出高价,CBA成了外援的“金饭碗”,外援要价越来越离谱,俱乐部也越来越焦头烂额。

上海男篮这边估计真睡不好觉。

留吧,钱全砸一人身上,万一状态起伏,整个赛季就得跟着遭殃。

不留吧,现在哪有随便能顶替洛夫顿的数据怪?

市场外援可没那么好找。

外援政策其实挺矛盾的。

CBA工资帽初衷是防止烧钱,可顶级外援动辄就要天价,俱乐部不敢松手。

结果一是本土球员没机会,二是球队被高薪外援牢牢控死。

政策到底是保护球队,还是反过来束缚了引援?

这真说不清楚。

有知情人悄悄透露,上海内部其实也分成几派。

有的觉得洛夫顿值得冒险续约,有的则很坚决,说宁愿重头再来也别让一个外援掏空全队预算。

这可不是小钱,350万美元,搁谁不是咬咬牙的决定?

主帅卢伟也曾表态,洛夫顿潜力是有的,但关键是心态和成熟度。

换句话说,就是打硬仗还差点火候。

常规赛能打,关键场次必须能扛住压力,不然再高的工资也是白搭。

比较典型的是,去年北控男篮签萨林杰,合同全额保障,最后外援换不了。

球队成绩一塌糊涂,只能硬着头皮撑完赛季。

现在上海面前摆的就是同样一道难题,放弃还是坚持,都有大风险。

翻翻网络评论,什么观点都有。

有的说:“现在不续约,万一洛夫顿去了别的队,打爆了,上海就后悔去吧!”有的说:“不如再找找,肯出350万的外援,说不定还能找到更稳定的。”还有的干脆调侃:“洛夫顿,CBA版詹姆斯?”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说到底,CBA现在这行情,外援就是香饽饽。

俱乐部盯着成绩,外援盯着钱,谁也不愿吃亏。

可工资帽就这么高,谁都想吃肉,最后可能谁也吃不饱。

别说球队,球迷心里都发虚。

其实仔细想想,外援工资越来越高,本土球员上场机会被挤压。

球队长期靠外援,国内球员成长起来更难。

难怪有人抱怨,CBA变成了“外援独角戏”,中国篮球自己的人才培养反而萎缩了。

有球迷一针见血:“不是谁刷个数据就能拿顶薪,关键场次才看出真本事。别一到关键场合就掉链子,钱白花了。”也有老球迷说:“市场有风险,押宝需谨慎,别被高价外援套住脖子。”

说白了,外援政策如果不做调整,顶薪合同只会越来越多,球队却可能陷入两难。

工资帽不是万能钥匙,想彻底解决问题还得靠政策创新。

比如设置更多弹性,或者给本土球员更多奖励,不然外援永远是主角,球队永远被牵着鼻子走。

洛夫顿的350万到底值不值?

真没人能说准。

上海要是真签了他,下赛季万一他受伤或者状态不好,全队都得跟着遭殃。

如果不签,找不到替代品,成绩立马下滑。

谁都不想做冤大头。

说到底,这件事也给CBA所有俱乐部提了个醒。

外援不是万能的,也不是随便能花钱就买到惊喜的。

球迷们看热闹,俱乐部烧脑袋,外援数钱数到手软。

中国篮球未来到底该怎么走?

顶薪外援是福是祸?

没人能拍胸脯保证答案。

现在你说,350万美元这事儿,是不是有点太离谱?

一个外援能不能撑起全队?

要是下赛季只靠一个人,结果又拉胯,是不是又得被网友骂到热搜?

你觉得上海男篮该怎么选,是再赌一把,还是果断换人?

CBA未来到底靠的是外援,还是自己培养的年轻人?

评论区等你来喷!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