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群体叫做圣战新娘。她们的任务,是服务那些如饥似渴的战士。她们多是从欧美地区而来的少女,却在世界上最危险的地方,遭

“圣战新娘”自述:我15岁被骗到叙利亚,亲眼看着逃跑的女孩被活活打死

2015年2月,伦敦盖特威克机场的监控录像拍下三个女孩的身影——15岁的沙米玛·贝居姆和她的同学手持假护照,匆匆通过安检。 她们的目的地是叙利亚。 十天后,贝居姆在拉卡与一名美国籍极端分子闪婚,成为“伊斯兰国”的新娘。

她曾以为那是信仰的归宿,却不知自己即将坠入人间地狱。

极端组织擅长用社交媒体编织童话。 他们避开血腥战场,转而展示手持步枪的英俊战士、夕阳下的清真寺和黑袍女性的“姐妹情谊”。一名奥地利少女在遗书中写道:“我们去侍奉真主,为他而死。 ”她和朋友受一名波斯尼亚传教士蛊惑,从维也纳飞往叙利亚,最终一人被殴打致死,一人下落不明。

招募者甚至针对青春期心理量身定制话术。 英国极端分子阿克萨·马哈茂德网名“狮子的母亲”,专门诱骗女孩将宗教叛逆等同于“解放”。 一名逃离者回忆:“她们看到报道自己故事的报纸时,竟兴奋得像明星一样。 ”

所谓“婚姻”实为性剥削。 贝居姆抵达10天内被安排闪婚,丈夫阵亡后又被强制嫁给荷兰籍恐怖分子。 她被迫担任“道德警察”,惩罚街头着装“不合规”的女性,甚至参与招募更多女孩。 另一名幸存者米塔特透露,雅兹迪族妇女被公开鞭打时告诉她:“我不是妻子,只是奴隶。 ”

反抗者结局惨烈。 17岁的奥地利少女萨姆拉因试图逃跑被活活打死,其他“新娘”被强制围观以儆效尤。 贝居姆的同学卡迪扎在空袭中丧生,年仅17岁。

随着“伊斯兰国”溃败,约3000名“圣战新娘”滞留叙利亚难民营,来自近30国。 贝居姆三次生育,孩子全部夭折。她向英国喊话“想回家”,却因曾参与曼彻斯特恐袭策划被剥夺国籍。

各国态度分裂:俄罗斯主动接回公民并承诺帮扶;德国对归国者审判定罪;澳大利亚立法禁止加入恐怖组织者入境。 一名欧洲网友质疑:“她们当年如何出境? 为何无人阻拦? ”

贝居姆案揭露更深层矛盾。 她生长于伦敦穆斯林聚居区,9·11后西方反穆情绪加剧了移民后代的身份撕裂。 极端组织利用这种疏离感,将叙利亚包装成“天堂”。

但选择与代价并存。 尽管贝居姆自称“只是犯错的傻孩子”,英国最高法院仍以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其回国。 一名德国“圣战新娘”获刑5年,纳税人不满其子女仍可享受福利。

在叙利亚难民营,贝居姆脱下黑袍换上牛仔裤,涂着红色指甲油。 她对着镜头喃喃:“我可以回家吗?”但问题或许是:家是否还愿意接纳一个被极端主义重塑的灵魂?

最新资讯